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703,699
今日访问量: 0
2025年03期
封面文章

木结构古建筑性能退化影响因素分析

孙丽;刘海伦;李闯;刘家喜;张春巍;

木结构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力学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退化。本文分别从自然环境、生物因素、人类活动这三方面对木结构古建筑性能退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应县木塔为例进行具体研究。在自然环境方面,温度变化、湿度波动和紫外线辐射会导致木材内部微观结构破坏,降低其承载能力。此外,地震、风荷载以及雪荷载等自然灾害也会对其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在生物因素方面,微生物能够降解木材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从而加速木材老化和腐朽。虫害则会对木材内部结构造成损害,导致其强度下降;而人类活动因素也不容忽视,人行荷载和不合理的修缮,都会加剧木结构古建筑的性能退化。应县木塔出现的残损情况,正是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以上分析,对木结构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25 年 03 期 v.4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52361135807)
[下载次数: 11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研究论文

基于EWT-Kmeans-WT算法的低信噪比井水位信号去噪研究

冷崇标;王杰;张辉;王慧;

低信噪比水位信号对数据分析、异常提取造成了较大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WT)、K均值聚类(Kmeans)与小波阈值(WT)的算法(简称“EWT-Kmeans-WT”算法),以实现对低信噪比井水位信号的有效去噪处理。EWT-Kmeans-WT算法能够准确识别并分离水位信号中的有用成分,有效消除噪声干扰,并恢复低信噪比水位信号的正常动态变化特征。对秭归井水位的去噪研究表明,该算法在恢复水位固体潮响应与气压响应方面表现优异,其信噪比(4.667 6)、波形相似系数(0.174 3)与平滑度(0.053 8)均较高,而均方误差(2.42×10-6)较小,去噪性能显著优于EWT、WT及EMD方法。此外,该算法还能较好地表现水位的全日波、半日波响应动态变化,固体潮的重构效果优于T_Tide调和分析。因此,EWT-Kmeans-WT算法在低信噪比水位信号的去噪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25 年 03 期 v.41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预警业务项目(102152180180000009008); 2024年度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科研三结合课题(3JH-202401041);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和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IS202336347)
[下载次数: 18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的断层错动下管道受力机理分析

朱海西;

基于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建立了断层错动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变形受力分析模型,并推导了相应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分析了不同剪切荷载、抗弯刚度和地基反力系数等关键参数对埋地管道的变形、弯矩、剪力和管道周围土体反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管道抗弯刚度和土体反力系数是影响管道的变形和受力的主要因素,在管道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抗弯刚度,并适度提高地基反力系数,可有效改善管道与土体之间的变形协调及受力性能。研究结果为埋地管道的抗断层设计提供了参数优化理论依据,对提升地下管线工程的灾变防控能力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2025 年 03 期 v.41 ;
[下载次数: 2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化工园区多储罐爆炸冲击波叠加最大影响作用分析

崔铁军;崔连青;李莎莎;

化工园区中多储罐爆炸的形式与过程多样,为确定爆炸冲击波叠加的最大影响作用,提出了最大影响作用分析方法。研究认为,无关联情况下的多储罐同时爆炸过程对化工园区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此,给出了无关联多储罐爆炸过程损伤概率分布的确定思路及分析步骤。研究表明,无关联多储罐爆炸过程所得的损伤概率分布远大于多储罐爆炸损伤演化过程的结果,属于理论上的最大影响情况。该作用分析方法基于已有研究,通过对爆炸冲击波进行分解与合成,获取区域中所有位置的冲击波叠加超压,再将超压转化为损伤概率,进而得到损伤概率分布。通过实例分析计算,验证了上述观点,阐释了无关联多储罐同时爆炸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以及本研究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2025 年 03 期 v.41 ; 辽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LJ212410144032,LJ212410144051)
[下载次数: 6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抗震支吊架抗震性能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方法的研究

臧凡;孙亚琪;李泽文;任建兴;刘占清;

抗震支吊架与建筑结构体相连接,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保护建筑机电设施,降低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风险,因此,研究抗震支吊架的抗震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抗震支吊架抗震性能的试验方法中,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相较于拟静力试验和拟动力试验,是检测机电系统抗震性能最为科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模拟承受三向六自由度的荷载、考虑加速度效应以及高频率的振动,能够再现结构试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过程,进而验证其是否具备抗震性能。本文结合现行规范标准,并根据抗震支吊架的特性和实际应用工况,研究制定了抗震支吊架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方法,并给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2025 年 03 期 v.41 ;
[下载次数: 5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2025 02 01
2024 04 03 02 01
2023 04 03 02 01
2022 04 03 02 01
2021 04 03 02 01
2020 04 03 02 01
2019 S1 04 03 02 01
2018 04 03 02 01
2017 04 03 02 01
2016 04 03 02 01
2015 04 03 02 01
2014 04 03 02 01
2013 04 03 02 01
2012 04 03 02 01
2011 04 03 02 01
2010 04 03 02 01
2009 04 03 02 01
2008 04 03 02 01
2007 04 03 02 01
2006 04 03 02 01
2005 04 03 02 01
2004 04 03 02 01
2003 04 03 02 01
2002 04 03 02 01
2001 04 03 02 01
2000 04 03 02 01
1999 04 03 02 01
1998 04 03 02 01
1997 04 03 02 01
1996 04 03 02 01
1995 04 03 02 01
1994 04 03 02 01
1993 04 03 02 01
1992 04 03 02 01
1991 04 03 02 01
1990 04 03 02 01
1989 04 03 02 01
1988 04 03 02 01
1987 04 03 02 01
1986 04 03 02 01

双排桩计算方法探讨

王湛,刘冰花

双排桩围护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围护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 ,可以有效地限制围护结构的变形 ,不必设置支撑 ,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优选方案之一。但其实际受力机理比较复杂 ,前后排桩之间的土对结构的作用较难确定。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模型 ,即将前、后排桩及桩间土视为一个整体 ;前排桩受主动土压力 ,基坑深度以下的后排桩受被动土压力 ,并进行了桩 接触面 土的非线性分析 ,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2001 年 02 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99780 2 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990 792 )
[下载次数: 545 ] [被引频次: 103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地震次生灾害及其研究现状

赵振东;王桂萱;赵杰;

破坏性地震大都伴随次生灾害发生,常引发的地震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地震次生灾害研究现状,特别详细地讨论了次生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山地地质灾害和海啸等研究内容和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地震次生灾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2010 年 02 期 v.26 ;
[下载次数: 1,718 ] [被引频次: 7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白广斌;赵杰;汪宇;

我国地下结构工程发展很快,但其抗震分析的研究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单说明了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发展历史和地震反应的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的三种分类,以及具体方法的原理,以此加深人们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的认识,引起人们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的重视。

2012 年 01 期 v.28 ;
[下载次数: 1,866 ] [被引频次: 63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东北地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及新构造运动分区

万波,钟以章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由于横跨华北和东北两个不同的断块区,东北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特点。晚第三纪以来,东北地区的构造运动继承了早期构造运动的特点,以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为主要运动形式。

1997 年 04 期 ;
[下载次数: 732 ] [被引频次: 57 ] [阅读次数: 2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东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探测与研究

卢造勋,姜德禄,白云,牛雪,孟补在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30余年来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的重力资料反演、大地电磁测深、深地震测深、地震层析成像等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与研究及其在该区取得的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成果。

2005 年 01 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674220);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95152)
[下载次数: 422 ] [被引频次: 55 ] [阅读次数: 2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遥感技术在中国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杨佳旺;钱建平;龙思远;赵鹏伟;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近些年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遥感在我国地质灾害中的应用日益频繁,作用亦是愈加重要,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地质灾害的调查和监测中,可以快速地掌握受灾区域的实际情况,及时监测灾情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卫星遥感技术、InSAR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各自在地质灾害应用中的特点,对三者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分别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在地质灾害中灾情获取、灾后处置等领域的发展动向,以供相关研究人员作为参考。从卫星遥感技术、InSAR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在我国地质灾害的应用和发展进程来看,三者已处在广泛的业务应用阶段,可为我国今后的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等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2022 年 04 期 v.38 ;
[下载次数: 1,879 ] [被引频次: 26 ] [阅读次数: 2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白广斌;赵杰;汪宇;

我国地下结构工程发展很快,但其抗震分析的研究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单说明了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发展历史和地震反应的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的三种分类,以及具体方法的原理,以此加深人们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的认识,引起人们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的重视。

2012 年 01 期 v.28 ;
[下载次数: 1,866 ] [被引频次: 63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张铎;冯东梅;王来贵;夏郡;

中外学者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成果颇丰,有必要进行阶段性整理。搜集1992—2020年CNKI数据库的2308篇和WOS数据库的884篇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和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全面梳理了包括热点、主题、主要研究团队与机构、历程、对象演变、内涵发展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明确了研究的阶段性划分并发现研究具有主题明确化、维度综合化和方法科学化等趋势,给出几点思考供同侪研究者参考。

2024 年 01 期 v.40 ; 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资源枯竭型城市韧性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以抚顺市为例(LJKQR2022254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露天矿区环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2017YFC1503102)
[下载次数: 1,773 ] [被引频次: 10 ] [阅读次数: 2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地震次生灾害及其研究现状

赵振东;王桂萱;赵杰;

破坏性地震大都伴随次生灾害发生,常引发的地震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地震次生灾害研究现状,特别详细地讨论了次生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山地地质灾害和海啸等研究内容和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地震次生灾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2010 年 02 期 v.26 ;
[下载次数: 1,718 ] [被引频次: 7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原理及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孙艺玫;赵雷;罗斐;孙宏志;任雪;

一般情况下,地震发生前都会出现各种异常信号,重点监测这些地震前兆信号对研究地震有重要意义。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地震监测应用系统,由于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地震勘探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是目前理论界和实际应用的研究热点。DAS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光纤的弹光效应,通过探测由弹光效应产生的光信号的相位、波长等参量,可以实现对地震波的监测。DAS系统可以通过检测激光脉冲在光纤中散射引起的相位变化来测量光纤的轴向应变,其中光纤的每一小段都可以等同为一个单分量应变仪,地表仪器系统与光纤相连接受信号,用于分析振动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地震信号进行分析;DAS率先在地震勘探领域中得到应用,之后逐渐推广到微地震、VSP井中地震勘探等领域,甚至有研究项目已经开始在海上进行监测,取得了实际效果;国内外关于应用光纤传感技术地震计的研究和应用,充分证明了光纤传感技术地震计未来不可或缺的研究方向,未来在监测的精度和工程应用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将会是继续跟踪的研究重点。

2022 年 01 期 v.38 ; 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项目(2019JH810300109)
[下载次数: 1,601 ] [被引频次: 9 ] [阅读次数: 2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公告栏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

“城市综合防灾与韧性城市建设” 专题征稿通知

 

专题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双重背景下,城市面临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公共卫生事件等人为灾害的多重威胁。建设具备强大灾害抵御、适应与快速恢复能力的韧性城市,已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路径。为此,本刊特发起 “城市综合防灾与韧性城市建设” 专题征稿活动,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征集高质量学术论文,共同探讨城市防灾减灾与韧性提升的前沿理论、创新技术与实践经验。

聚焦方向

本专题重点聚焦城市灾害风险防控、基础设施韧性提升、智慧应急技术赋能、防灾能力体系化建设四大核心方向,系统挖掘城市综合防灾与韧性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与创新路径,力求为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多维度学术支撑。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1. 城市多灾耦合效应与抗灾韧性提升

2. 基础设施监测检测、韧性评估与提升技术

3. 城市应急管理与响应能力建设

4. 人居环境风险治理与韧性城市规划

5. 城市综合防灾与韧性建设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创新,以及新材料、新工艺在防灾减灾工程中的推广

6. 城市综合防灾与韧性建设案例剖析与经验借鉴

7. 韧性城市理论前沿防灾减灾政策研究

......

专题召集人

王威,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防灾减灾学报》编委

E-mail:hautww@126.com

李嘉祥,东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防灾减灾学报》青年编委

E-mail:lijx@mail.neu.edu.cn

王睿,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防灾减灾学报》青年编委

E-mail:wangrui@xatu.edu.cn

王思成,贵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防灾减灾学报》青年编委

E-mail:scwang@gzu.edu.cn

阮班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副研究员 《防灾减灾学报》青年编委

E-mail:bxruan@foxmail.com

王宝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防灾减灾学报》青年编委

E-mail:baoshunwang0930@163.com

赵志鹏,同济大学,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 《防灾减灾学报》青年编委

E-mail:zhaozhipeng@tongji.edu.cn

关键日期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9月30日

预计出版日期:2025年12月

投稿要求

来稿须为原创学术论文,未在其他刊物或会议上公开发表,内容符合学术规范,数据真实可靠,逻辑严谨,论述清晰。

论文格式请参照本刊投稿模板,篇幅控制在6000~12000 字,包含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完整结构。

投稿方式

请通过本刊官方投稿系统提交稿件(http://ddyj.cbpt.cnki.net/),投稿题目格式为“韧性城市+文章题目”。格式请参照“下载中心”的《防灾减灾学报》投稿格式模板。

编辑部联系人:任雪    电话:13840384938(微信同步)

诚邀各界专家学者踊跃投稿,共同为城市综合防灾与韧性城市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