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学报

访问量:713080

  • 熊岳—盖县地区地震活动的意义

    蒋秀琴;段志英;

    熊岳—盖县地区位于海城地震区的南面,其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但震级不大的特点,地震空间分布受局部构造的控制和影响,是一个地震活动块体。本文分析了1940年以来本区地震活动与海城地震、华北地震活动的关系,发现熊岳—盖县地区的地震活动灵敏地反映了海城地区及华北地区应力场的变化,因而它是华北区域应力场变化的“窗口”,它所显示的信息对于研究华北区域应力场变化和预报华北地区强震活动都有一定的意义。

    1986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东北历史地震研究消息

    克石;

    <正> 据《大金国志》所载,在吉林省西部第二松花江一带,1119年(金太祖天辅三年)“肇州之始兴,隆州之利涉”,曾经发生一次较大的破坏性地震,有数千人死亡。对于这次867年前发生的强震,因为历代州治变迁所致,一直不能确定较准确的震中位置。最近通过野外调查得知,吉林省文物部门已征集到金代当时“利涉县印”。该铜制县印近方形,长5.4厘米,宽5.3厘米,厚1.85厘米,印面阳刻九叠篆书“利涉县印”,印钮刻有“正隆二年

    1986年03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1983年熊岳西海域4.8级地震

    谷光裕;李欣;于军;宋长远;赵振;

    本文介绍了1983年3月20日发生在辽宁熊岳西海域的4.8级地震的基本概况,研究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和某些力学特征,并对这次地震发生的意义做了讨论,认为这次地震证实了该部位为地壳水平扩张的构造活动形式,应把这次地震作为产生海城大震的地壳构造活动的一部分。

    1986年03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四近台波到时定位方法

    陆国华;

    本文提出一种 P 波定位方法,只用最先到达的四到时,通过优选速度反复迭代,给出近震的基本参数:震中经纬度、发震时刻和震源深度。对若干震例实际应用表明效果良好。

    1986年03期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东北历史地震考察与研究》开题实施

    吴戈;房贺岩;

    <正> 经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申报,国家地震局批准,《东北历史地震考察与研究》专题为1986年合同项目,限期二年完成。在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的领导下,经各方协商由辽宁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室、综合地震大队、地震志办公室,丹东市地震办公室,吉林省地震办公室及黑龙江省地震办公室等六个单位的12名科技人员组成专题组。

    1986年03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地面脉动再现性的观测

    首培烋;袁雨亭;安绍思;寇殿卿;

    作者利用一个深度为20米的观测井对地面脉动的再现性进行了历时四年的长期观测,并讨论了脉动记录的分析方法。

    1986年03期 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对大庆油田人工控震实验的分析

    刘建中;梁海庆;祁英男;曹新玲;张雪;

    本文从 Byerlee 定律出发,对大庆油田的人工控震实验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出,孔隙压力的大小对微震的发生有控制作用,注水一旦超过临界注水压力,应力条件满足断层相对滑动条件,微震频度将增加。大庆油田的断层运动复活,是高压注水的结果。目前,大庆油田的断层活动可能以走滑错动为主。在注水压力不超过80巴时,不会发生断层相对滑动,套管变形速度将会大幅度降低,该结果和大庆油田的控震实验及多年的观测结果比较一致。

    1986年03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地磁静日变幅的转换函数与范家屯地震

    候立平;

    本文利用长春台地磁静日变化的日变幅资料,对范家屯 M:5.2级中强地震前后的地磁场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取得了较好的前兆信息,尤其是在磁场变化平稳的冬季效果更为明显。

    1986年03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辽宁境内郯庐裂谷带重力变化的研究

    李润江;

    辽宁境内重力网的布设除控制了郯庐裂谷带以外,还顾及了该区的其它主要构造。本文对1979—1984年的流动重力实测结果作了温度和基线系统等影响的改算,并用“平均参考点法”求出了逐年的变化量δg,对其精度作了讨论;同时统计了同期小震活动的分布特征;表明辽宁境内郯庐裂谷带似有活动。如果今后能引入绝对重力测量,完成测网的规格化改造,改善观测方法,排除干扰,提高观测精度,该方法必将能为中长趋势的地震预测提供背景资料。

    1986年03期 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辽宁省地震局召开地下水网观测质量评比会

    张文阁;

    <正> 1986年7月11日至15日,在丹东大孤山召开了辽宁省85年度地下水网观测质量评比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地震办、台、站负责地下水工作的同志,各观测井的测报员和省局分析预报研究室水组同志等43人。局业务处领导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这次会议首先根据规范要求,按评比标准,对地下水网19口观测井的2月、5月和10月的下半月,6月、11月的上半月共三个整月的自动记录图纸、日报卡片、月报表、现场

    1986年03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单支迴折波走时曲线的解释及其在TI—59型计算机上的实现

    赵俊猛;

    在解释辽南地区的闾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带有重要浅层速度信息的单支迴折波走时曲线。本文针对资料解释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单支迴折波走时曲线解释的原理与方法,并且在 TI—59型计算机上得以实现。给出了相应的流程框图及计算机源程序,并且把此方法用于间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解释中。获得了重要的浅层信息,并为该剖面的二维计算机处理提供了重要的参数。

    1986年03期 5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富蕴地震断裂带研究中的14C年代学应用

    李红春;焦文强;

    富蕴地震断裂带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它继承性地发展了可可托海——二台断裂,于1931年8月发生富蕴8.0级地震。断裂带内古地震及断层活动遗迹保存良好,对地震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目前,人们试图利用地层年代配合野外证据,研究和推断断层活动及古地震重复周期。本文将利用所获得的~(14)C 年代数据,确定该地区全新世地层的年代,并对全新世以来,断层的活动年代进行一些粗略的探讨,为研究断裂的重复周期提供一些资料。

    1986年03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烟纸记录测震仪的脉冲标定器

    刘日轩;

    辽宁省地震局原仪器修配厂改进制作的烟纸记录测震仪脉冲标定器已在台上应用,但对仪器的改进详细情况尚未向使用者做叙述和交待。本文仅就该仪器改进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做理论分析和介绍。

    1986年03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地壳形变的突变理论模型

    吴忠良;

    本文试图用突变理论研究地壳形变问题。结果表明,大内徹在1981年得到的地壳形变方程中,存在着相当于地震的突变。

    1986年03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