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学报

访问量:712172

  • 裂纹端部旋转与应力集中的相互作用

    顾浩鼎;陈运泰;

    我们用旋转和速度这样两个场矢量代替了传统的位移矢量,来描述弹性介质的状态变化.利用新的场变量可以获得一组弹性介质的动力学关系或场方程.现在作为场源的是用平均应力定义的应力变化率和应力集中,显然这对于讨论介质中存在裂纹和裂纹扩展这样一类动力学问题无疑是方便的.由场的能量动量张量和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得到了旋转和应力集中相互作用的重要概念.最后我们讨论了型Ⅰ和Ⅱ型裂纹端部这种相互作用的图象,计算了相互作用的大小和方向.

    1987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1986年中——朝活动断裂共同研究概况

    夏怀宽;

    <正>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震局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地震研究所(现为地震局)关于1985—1986年度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的计划书,中、朝双方科技人员于1985年—1986年在中国辽宁东部地区和朝鲜西部地区进行活动断裂的研究.据此,1985年朝方三位学者到中国辽宁进行活动断裂考察;今年我国派五人到朝鲜,同朝鲜学者组成联合考察团,对朝鲜活动断裂进行考察.我方人员于1986年9月2日到达平壤,开始考察活动,于10月31日结束考察活动,离开平壤回国.

    1987年01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东北中强震和强震的时空分布特征

    于龙伟;

    本文对东北地区1900年以来的中强震和强震(5.0≤Ms≤6.9)的时空分布特征作了分析.认为从本世纪初以来,东北中强震经历了四次活动期,每个活动期大约为9年,周期为20年.目前,东北中强震正处在1980年以来的第四个活动期内,估计还会有三、四年的活动时间.根据区域分布特征,认为前三次活动期的地震活动逐渐向东北腹地收缩.第四个活动期内东北北部地区、南部地区,是未来中强震活动的危险地区.本文还对东北深震、浅震和日本海沟地震的相关性以及深震和浅震的成因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1987年01期 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东北地区烈度区划原则与方法初步探讨完成了总结报告

    蒋玉谦;

    <正> 根据国家地震局1984年下达的结合重点工程项目的地震基本烈度,开展东北地区烈度区划原则与方法研究的内容要求,国家地震局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综合地震大队承担此项科研任务.组织了课题组,确定项目负责人.从1984年到1985年历经两年野外工作和对十几年来资料,进行了大量的室内整理分析研究,于1986年1月完成了总结报告即"东北地区烈度区划原则与方法初步探讨——东北地区烈度工作阶段总结.

    1987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中国六条断裂断层泥的摩擦系数

    刘晓红;方亚如;蔡戴恩;郝晋昇;李纪汉;耿乃光;

    用双剪法测量了断层泥的摩擦系数.得到中国六条断裂断层泥摩擦系数的平均值是:红河断裂—0.512:沂沭断裂—0.532:海原断裂—0.697:富蕴断裂—0.465:鲜水河断裂—0.553:小江断裂—0.522.六条断裂断层泥摩擦系数的平均值是0.547.给出了六条断裂断层泥摩擦系数分布图.

    1987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东北南部地壳与上地幔探测与研究

    卢造勋;

    自1972年开始,在东北南部的辽宁及其邻区开展了以地震预测预报为主要的的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与研究.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这一探测与研究工作的内容、进展及其所获基本成果

    1987年01期 2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 华东地区震群活动特征与两次中强地震的关系

    林怀存;郭爱香;

    本文分析了华东地区震群活动的基本特征,得出近十几年来发生的两次中强地震(6.0.6.2)与该区北西西和北东东两个条带内震群活动有联系,总结出两次地震前的三个前兆异常阶段:1.地震应变能释放率缓慢性的加速或者震群活动频繁:2.长时期的平静.在平静期的始点有一个中等地震(中期信号震)发生:3.平静期的末尾部发生1-2次震群事件,此类震群是人震前的短期"信号震群."中强地震前的震群活动的研究,已有不少的论著.近十几年来,华东地区及黄海海域发生了两次中强地震,那么该区发生的一系列震群事件是否与其有联系,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找到这两次中强地震的前兆信息.

    1987年01期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德都地震的孕育及活动特征

    张凤鸣;李刚;赵谊;李登恒;陈晓英;

    本文以地震学方法,从本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出发,总结了黑龙江省德都县四次中强地震的震兆及其活动特征.通过对本区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区域运动场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这四次中强地震的孕育和发震机制.表现出德都中强地震与其它地区中强地震的共同特征及其自身的特殊性质.

    1987年01期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l986年德都地震影响场及地震地质条件初步分析

    郭德明;

    本文依据观场调查资料及近几年来地震地质工作成果,讨论了德都地震的影响场特征.并分析了发生地震的地震地质条件德都地震从宏观上看基本上是原地重复发生的.因此影响场表现出统一的机制.即以北北东向破裂为主又有东西向因而具双向破裂的特点:地震发生在差异性活动的两大块体的过渡地带,受东西向讷漠尔河深断裂和北东向孙吴地堑共同控制而发生文中还给出了四次地震的宏观地震参数最后还就应力场火山与地震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987年01期 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 《东北地震研究》召开第二次编辑委员会议

    <正> 《东北地震研究》编辑委员会于1987年2月20日在沈阳召开了第二次编辑委员会议.北京和东北三省的编委、编辑部人员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白俊德书记.岳明生主任和有关处室领导应邀到会,并对会议表示祝贺.会议由赵文峰主编主持.徐心同副主编汇报了《东北地震研究》两年来的编辑出版工作,同时公布了《东北地震研究》经省委宣传部批准从1987年公开发行.与会编委就进一步办好《东北地震研究》对前两年的出刊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对本刊的性质、宗旨、内容、形式、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地讨沦研究.对刊物如何能受广大地震科技人员欢迎,使其发挥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会议开的紧凑,气氛热烈,达到了预期目地.

    1987年0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德都地震地下水异常特征

    许学礼;谷森林;刘宝恒;

    本文叙述了黑龙江省地下水观测在德都地震前后出现的导常变化.以短临、跳动、阶跃、准同步变化.重复性好为特征,异常分布较广可与井孔所处的构造有关

    1987年01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东北地区工程地震工作研讨会在沈阳举行

    克石;

    <正> 东北地区工程地震工作研讨会于一月十九日至廿一日在沈阳举行.这次工程地震工作研讨会,是国家地震局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应工程管理部门和工程建设及设计部门的要求召开的,目的是通过相互交流情况,共同协商讨论,如何把东北地区的工程地震工作做得更好,以便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及其所属市(地)的计委、抗震、国土规则、重点工程管理等主管部门的领导,各级地震办公室的负责人,有关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及设计院所的工程技术专家、设计师,地震科研和监测预报及地质院校的学者、教授、工程师等,分属62个单位的80多位同志.

    1987年01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德都地震回顾

    王泽成;

    <正> 1986年2月9日、3月1日、8月16日在黑龙江省德都县龙镇附近相继发生5.0级、5.4级、4.8级和5.5级四次中强地震.对于这几次中强地震我们是有不同程度的预报意见的我省从1973年地震台网投入观测以来,共记到省内发生的Ms(?)5.0级地震五次(不包括深震)除1986年龙镇附近发生的四次中强地震外,还有当时属于我省的新巴尔虎右旗的5.1级地震1984年以前,我省小震活动主要分布在我省西部的嫩江断裂附近和东部依舒带北端的萝北地区西部地区小震频度和强度都高于东部(见表1)

    1987年01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 德都地震成因机制初探

    于龙伟;徐平;王庆师;

    本文对德都地震的成因机制作了初步研究.认为,在德都地震的孕育过程中,蠕变起了集中应力,加速发震的作用.黑龙江省克东县两口井的水位记录,很可能就反映了当时断层蠕变的过程.同时,根据水位记录的另一种异常波动,推测在1986、8、16Ms=5.5级地震前,发生过亚稳态断层扩展运动.最后,探讨了,火山活动与德都地震的关系.

    1987年01期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辽宁省一九八六年度地震台站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会议工作结束

    张志明;

    <正> 辽宁省地震局于1986年12月和1987年1月在沈阳分别对台站倾斜、地磁、短水准、水氡、地电、应力、测震观测资料进行了质量评比,历时25天.参加会议的有19个地震台和25个地震站、点共一百多人次.检查评比了141台套仪器的观测资料,其中地震台108台套,地震站、点33台套.这次评比坚持了高标准,严要求,但参加评比的台、站、点仍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评比结果除少数的资料存在一定问题外,多数观测资料质量都在优良以上.这次评比各手段获得第一名的台站是:

    1987年01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德都五大连池火山地质

    赵文峰;

    本文对五大连池火山群14座火山喷发口的喷发活动期、喷出的火山熔岩特征,岩浆活动期序进行了初步划分与概述,并通过火山地质地貌、新构造活动、火山口周围活化迹象进行初步调查后认为:德都地震与火山尚无直接联系.

    1987年01期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