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新;孟宪宗;
将框架结构等效为剪切型模型,采用三线型刚度退化模型,考虑累积损伤效应对结构刚度产生的影响进行结构时程分析,并利用改进的Park-Ang损伤模型计算得到结构的损伤情况。表明结构的第一层损伤最为严重;地震序列不同,引起结构的损伤值也不相同。建议在结构设计的第二个阶段,考虑材料的累积损伤和地震能量吸收与耗散,更能体现出结构的最不利反应状态,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结构抗震措施。
2013年04期 v.2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 丁晓光;韩晓飞;苏利娜;张艺;张永奇;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的出现使得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逐渐成为主流的形变监测手段。为了推进陕西地区构造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兼顾大地测量、气象预报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等方面,陕西省地震局组织建设了陕西省GNSS连续观测系统。本文介绍了陕西省GNSS连续观测系统的构成,对基准网、网络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具体架构进行了详细叙述,最后对GNSS连续数据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今后将把系统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等相关行业。
2013年04期 v.29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 王焦娇;贾晓东;陈楠;翟丽娜;李彤霞;顾娜;
针对铁岭地震台洞体应变观测资料,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铁岭地震台站洞体应变测项的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并以潮汐因子的稳定性对观测资料进行了质量评价;以铁岭地震台洞体应变讨论两分量观测解算平面应变参数,结果表明:铁岭洞体应变的最大剪应变τ和面应变s在2006年和2009年出现了明显同步转折,可能反映了铁岭地震台及附近地区的应变出现了调整。
2013年04期 v.29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 王超;肖遥;李东春;翟文杰;
2013年1月23日辽宁省灯塔市柳条寨镇发生M5.1级地震,震中烈度达到Ⅵ度。本文阐述了这次地震的地震参数,烈度划分标志,烈度分布及震害特点等内容。
2013年04期 v.29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罗国富;贺永忠;师海阔;
通过对银川盆地1970年以来中小有感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认识到有感地震的优势分布空间、时间和震级范围。再研究中小有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震源深度,分析银川盆地的沉积地层厚度,来解释中小地震震感强烈的原因。其结果可对有感地震突发后民众和政府采取正确应对措提供依据。
2013年04期 v.29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 曾宪伟;莘海亮;蔡新华;陈春梅;
利用垂直向和波振幅比方法计算了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宁夏北部及邻区的31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然后对计算所得的31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及应力场分析,并利用格点尝试法研究阿拉善区域(I区)和银川盆地及以北地区(II区)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31个中小地震中走滑型地震占了近77%,显示出宁夏北部及邻近地区地震错动方式以近走滑为主;I区域地震产生的震源区构造变形是近南北向发生压缩,近东西向发生相对扩张;II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以水平作用为主,地震产生的震源区构造变形是北东向发生压缩,北西向发生相对扩张。
2013年04期 v.29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 王宇;王希燕;杨桐;张可佳;吕晨阳;傅维洲;
首先将龙嘉堡事件的波形记录,与该地区构造地震和人工爆破的记录进行对比,根据其记录波形的周期、振幅、初动和面波等直观特征判断为矿山地震。然后通过频谱分析、视速度计算以及实地考察得到进一步证实。
2013年04期 v.29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 沙宏武;龚永俭;孙春仙;
以江苏省江宁地震台、新沂地震台和海安地震台为例,归纳了江苏省地电阻率年变化特征的类型,并对地电阻率年变化差异性的原因做了探讨。通过反演计算指出地电阻率年变化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是由各观测场地地下电性结构造成的,分析这种不同有益于解决在场地选择中如何得到一个规则年变的场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震预报的数据处理。
2013年04期 v.29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 吉祥;申旭辉;张景发;洪顺英;荆凤;
开展天地一体化地震观测是目前推动地震短临科学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卫星观测为主要手段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是实现对我国及临区进行地震电磁效应高精度、大范围和大动态连续观测的有效途径,并且为地震短临预报开创空基监测的新思路。地面传输系统是连接地震电磁卫星各应用系统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的科学设计是地震电磁卫星项目建设的基础。本文拟从国内外发展现状、系统建设指导思想、系统组成、链路功能描述、系统运行性能指标等方面对我国即将建设的地震电磁卫星地面传输系统进行简要分析介绍,从而为地震电磁卫星地面传输系统初步设计的完成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2013年04期 v.29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梁一婧;尹德录;孙鸿雁;查楠;张欣然;顾强强;
通过对辽宁地区流动地磁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讨了影响磁测精度的各测点与通化台之间的通化距离、经度方向距离等因素对磁测精度的影响情况。为提高流动地磁观测的磁测精度提供了参考。
2013年04期 v.29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 王琳;师娅芳;朱晓秋;张闯;王鹏;王宝鹏;
通过对营口地震台的前兆观测资料,对近几年的异常干扰情况进行分析识别,提取出典型的干扰曲线,并总结分析各种干扰可能出现的曲线变化情况,为有效的排除各种干扰,把非地震前兆异常的干扰排除,有效的减少在分析预报中的误导。
2013年04期 v.29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李勇;陈南;
介绍了大连九龙地磁监测中心建设过程中场地磁场梯度的跟踪测量情况。根据中国"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电磁部分的要求,在地磁台站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用质子旋进式磁力仪在施工现场对场地磁场背景进行监测。
2013年04期 v.29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 朱晓秋;王琳;王鹏;韩敏红;王宝鹏;
结合实际工作,对营口台地磁观测受高压直流干扰的判断及一些具体处理方法进行一些总结,达到准确排除已知干扰的目的,保证观测资料的准确、连续和可靠。
2013年04期 v.2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李婧;吴海波;朱家明;柴红泽;李希文;
根据《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2004)》安装规范要求,对延寿台1号观测井进行水温梯度测量,找到该井温度波动最小部位,重新确定地热探头投放位置,以提高水温观测数据质量,得到信噪比较高的地热前兆信息。
2013年04期 v.29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綦伟;刘俊清;李仲巍;刘达峰;金伟;
阐述了龙岗火山的地质构造及历史喷发特点,重点分析了龙岗火山区的现今地震活动性及地壳变形特点。结果表明,龙岗火山区现今地震活动性在不断增强,震源深度逐渐变浅;地壳形变有明显变化,火山活动趋于加强,未来潜在喷发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2013年04期 v.29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 肖遥;王超;曲乐;吕世全;底欣欣;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社区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对于推进城市防震减灾事业具有重要作用。社区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发展。本文结合沈阳市防震减灾日城市社区宣传活动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目前城市防震减灾工作上的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社区防震模式"的一些新的理念和相应的一些工作方法,可以看出推进"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有利于地震部门更好的服务社会,有助于推动全社会防震减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013年04期 v.29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杨爽;张楠;赵士达;姚会琴;赵颖;邱虎;
天津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是"天津市地震安全基础工程"分项之一,由天津市政府投资146万元。应急避难场所的建成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应对突发重大灾害性事件的临时安置场所。并且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使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本文从建设内容、建设原则、主要功能与服务、主要成果与效益、问题与建议五个方面对试点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2013年04期 v.29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正>~~
2013年04期 v.29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