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以章;李智;吴劲松;
在分析区域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遥感信息解译,现场地震地质调查,控制性钻探和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等项工作,查明了丹东新城区及附近的地震地质条件,认为新城区的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鸭绿江断裂,因此,需要考虑抗震设防。
2012年02期 v.2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 齐鑫;靳超宇;
目前在中、美两国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计算软件为ESE和SHAKE,两者均采用频域等效线性化方法处理非线性的土层动本构关系。本文采用上述软件分别对三种典型场地进行计算,分析两者差别及造成差别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SHAKE软件在深软场地时,计算反应谱和加速度峰值均与实际统计结果差别较大,不适合工程应用。ESE软件计算结果比较合理。
2012年02期 v.28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 董晓燕;李俏;王超;陈方颖;
通过对沈阳范围内的89290栋建筑物基础数据的计算分析,综合评价建筑物状况,并预测沈阳市内的建筑物在地震来临时,可能遭遇的震损情况,并由此为城市防震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2012年02期 v.28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 张颖;张元生;魏从信;查楠;
选用静止卫星红外遥感亮温资料,对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里氏6.8级地震热红外资料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该地区2006年以来热红外异常变化,研究结果发现该区大地震之前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相对功率谱最大值达到12,震前42天出现异常,9月15日前后异常幅度达到最大值,显示出明显区域性特征。
2012年02期 v.28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 李俏;逯绍锋;
详细分析了辽宁地区三个震级档的地震复发间隔分布;基于Poisson分布,构建了辽宁地区5.0、5.5和6.0级三个震级档的Poisson概率预测模型及具有概率水平指标的三级预测预警指标。
2012年02期 v.28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杨建成;
从系统的角度考察地质灾害,可以将其看成一个地质系统。据水桶理论,系统的功能水平取决于系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地质灾害体的致灾也符合此规律。从此种观点出发,笔者构建了一个易于理解、易于操作、可量化的地质灾害概念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适用性说明和评价。
2012年02期 v.28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方臣;王正海;耿欣;段建军;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特别是滑坡发生的次数比较多、危害性比较大。因此对滑坡的位移进行监控预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滑坡位移变化的非线性问题,可以利用支持向量机在回归分析中的方法——ε-支持向量回归机(ε-SVR)进行预测,该方法基于统计学理论,在处理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等问题上有一定的优势。以福建八尺门滑坡的监测数据为例,将前面的17个位移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后面的6个位移数据作为预测样本,采用不同的核函数分别进行位移预测来与原始监测值进行对比,比较其预测精度。结果显示,该方法产生的预测值与原始监测值之间的误差比较小,其位移变化趋势与原始数据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这说明该方法预测精度高,实用性强。
2012年02期 v.28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徐心同;谷光裕;黄海;
对岫岩5.4级地震前震序列进行了重新核定,将该序列分为两段,前段震群为前兆震群、响应地震、广义前震,后段才为前震。我国的一些大震及辽宁的一些地震前均出现过类似地震。科学认定前震、响应地震、广义前震对实现岫岩5.4级地震短、临预报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2年02期 v.28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胡宝慧;常金龙;
DSQ型水管倾斜仪能记录到清晰的倾斜固体潮,根据其观测结果可以考察区域地倾斜状态的变化。鹤岗台水管仪自2006年投入使用以来,为地壳应力应变场研究及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对水管仪倾斜潮汐观测资料进行质量评定,确定仪器的稳定状况和M2波γ因子,M1噪声水平指标。并通过功率谱、小波等方法分析影响水管仪的毛刺干扰因素。
2012年02期 v.28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 尹德录;单德华;孙鸿雁;孙素梅;
依托于中国地震系统"十五"项目建立起来的网络系统和辽宁地区地震观测系统,利用LISS流服务器的数据分发和组建虚拟台网的功能,建立辽宁地震事件快速反应系统,通过自动处理和编程实现短信、电话、网站等多种方式获取和发布地震速报信息。
2012年02期 v.28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 盖殿广;刘希强;唐廷梅;葛孚刚;
讲述了数据仓库的定义、特征、体系结构、设计以及OLAP等一系列内容,然后针对地震目录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数据仓库存储地震目录的观点。重点描述了该观点在Oracle平台上的实现思路。
2012年02期 v.2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 童政;刘晓峰;黄迅;王世昌;
对地震仪器、通信设备、供电电源等设备的防雷装置检查技巧做了详细地阐述,并介绍了雷电后如何检查GPS等相关设备,如何利用现有的台站检测设备,尽可能使仪器免受雷击,以保证资料的连续、完整、可靠。
2012年02期 v.28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 张蓓蕾;
提高农村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既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在分析宁波市农村地区在地震灾害防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宁波市农村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对其它地区特别是少震弱震区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2012年02期 v.28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王伟;崔迪;王桂萱;
形状记忆合金(SMA)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智能材料,它与混凝土结构的结合克服了传统混凝土的一些缺陷,并在抗震设计方面体现出强大的优势。通过介绍智能材料结构的发展概况,详细阐述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工作原理、特性,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划分的内置与外置SMA智能混凝土,以及不同研究者的成果,总结了各自的特点及不足,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
2012年02期 v.28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张晨侠;丁广;温岩;
对地震数据容灾备份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地震数据容灾备份的重要性及设计方案,及开展此项工作的技术和流程。详细介绍了地震数据容灾备份所需的网络备份技术、数据复制技术、灾难检测技术和系统迁移技术。
2012年02期 v.28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 李大伟;胡宝慧;
自鹤岗地震台形变仪器于2006年投入使用以来,形变观测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地震前兆监测手段,为地震前兆资料的积累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观测数据。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也时常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如雷电、山洞潮湿、降雨等一些自然因素,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为因素等。因此,为提高观测质量和工作效率,以鹤岗台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例,结合台站实际情况,讨论了仪器运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2012年02期 v.28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