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学报

访问量:583359

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

  • 高速公路土石二元复合型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防护措施研究

    洪磊;刘强;刘坤;

    以G56杭瑞高速公路杞梓里互通立交工程为例,通过开展互通区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建立了对互通区边坡地质背景的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采用GEO5软件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并运用赤平极射投影分析方法,对该边坡稳定性做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开挖边坡正常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非正常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综合分析表明:该边坡属土石二元复合型边坡,其稳定性主要受地层岩性、边坡高度、覆盖层和风化层厚度、结构面组合产状、强度、开挖坡率、地表水及地下水等多重因素控制。边坡开挖后产生陡坡或临空面,潜在的破坏模式包括沿土石界面滑动、圆弧形滑动、沿风化界面滑动,局部坡面滑塌以及楔形体滑塌。

    2024年04期 v.40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 北京西部采空区初勘及场地适宜性评价

    李晓玮;郑晓钰;史昕宇;

    由于地下采空区开采环境的隐闭性和复杂性,采空区勘察工作一直面临较大难度。在北京西部采空区地块勘察中,主要采用了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物探方法采用了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大地电磁、浅层地震,以及微重力方法,根据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应用条件、探测目标和测试精度,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线开展了物探解译。结合实地钻探,对异常点进行了分析,从而圈定了采空区面积的范围和深度。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最终采深、顶板岩性、移动应变条件等因素,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根据采空区垮落断层破裂带的采深情况,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2024年04期 v.4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 基于GIS技术的乃东区斜坡类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丁思蒙;韩尚鹏;田仕雄;刘鑫;

    以西藏自治区乃东区为研究区域,通过AHP-信息量法对区内的孕灾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选取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人类工程活动、距水系距离、坡度、坡高、斜坡结构、植被8个评价因子,基于ArcGIS平台,对乃东区崩滑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非易发四个等级。利用ROC曲线检验评价精度,结果显示良好。因此,可为乃东区斜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04期 v.40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 浙江省地质灾害“一坡一阈值”精细化调查——以嵊州市风险防范区为例

    张俞;卢琰萍;张文璐;游省易;冯杭建;刘相秀;虎啸;

    精细化确定浙江省地质灾害“一坡一阈值”是区域风险防范区防灾减灾的关键。以浙江省梅台雨兼容区代表性山区县——嵊州市为例,首先分析270处历史地质灾害和降雨事件的相关性规律,然后分别采用统计学概率法和极值法得出两套降雨阈值的参考值,其次通过耦合地质背景因素——易发性综合指数法实现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一坡一阈值”精细化计算及案例验证。结果表明:嵊州市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与台风、暴雨的影响存在高度的一致性,采用极值法计算得到的1 h、3 h预警数据平均值要低于概率法得到的平均值,而在6 h、12 h、24 h工况下情况则相反,这在“烟花”台风过境期间的预报率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更符合嵊州市地质灾害管控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及相关地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及预测预报提供依据和借鉴。

    2024年04期 v.40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地震研究

  • 忻州地区YRY-4钻孔应变台阵干扰特征分析

    高龙飞;李梦莹;闫美蓉;白伟利;

    分量钻孔应变在地震台站日常观测中常受外界及仪器自身干扰,导致观测曲线异常。基于繁峙西砂河、代县、宁武、原平地震观测站的4套YRY-4钻孔应变仪的观测数据,从气象、观测系统、人为干扰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观测系统干扰对分量应变曲线影响显著,主要体现为断记并伴随重启产生的突跳;气象与观测环境干扰则多导致固体潮畸变其形态不易直接判别,需要结合降雨、气压数据及现场调查进行综合判别。总结各种干扰特征,可为台站人员数据预处理工作提供高效的数据变化判断依据,有助于提高数据分析质量。

    2024年04期 v.40 30-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 华北地区形变异常方向与5级地震震中及区域应力场的关系

    李梦莹;张志宏;贾丽华;

    基于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5级地震,对地震前的倾斜异常方向与震中位置、发震构造进行了统计分析,在筛选出的60次倾斜异常中,57%的异常方向直接指向震中;37%的异常则背向震中;而约6%的异常情况在震前出现了由背向震中转向指向震中的现象。结果表明:震前倾斜异常出现转向现象的地震,主要出现在地方震或震中距离异常点200 km以内的近震。未来5级地震的震中多集中在倾斜异常点以南区域。然而,当震中距离异常点超过300 km时,倾斜异常方向对未来震中指示意义不是十分明确。

    2024年04期 v.40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 新建红25井、于105井内在观测质量探究

    鲜述东;王亮;刘重阳;刘丽;郭红霞;

    利用盘锦地区原有观测井口资料和观测成果与新建红25井、于105井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地下流体分析软件计算红25井和于105井各项评价指标,探究其观测数据内在质量,为地震预测预报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应用依据,从而为今后开展地震深井观测具有借鉴意义。探究结果表明:新建深井内在质量优于本地区其它井口;深层水温数据不受季节变化影响,且传感器投放越深水温数据越稳定,观测数据内在质量越高。

    2024年04期 v.40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

  • 暴雨红色预警下北京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变化

    王凌;何玢;高翔;于辰飞;张伟;

    通过对北京测震台网功率谱密度的计算,并结合台站分布及通断情况,分析强降雨对北京测震台网各监测台站分区域造成的干扰。其影响程度依据各区降雨强弱程度来区分:西南地区降雨量最大,且部分台站出现了数据断记,因此该区域台站噪声变化最大,监测能力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中西北部地区降雨量也较大,但无断记情况出现,此区域台站噪声水平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相对较轻;东部、北部地区降雨量较小,因此,这些区域的台站受到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2024年04期 v.40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2K]
  • 基于Datist系统的地球物理学科异常仪器数据自动化跟踪

    张琪;孙素梅;赵倩;赵晓辉;张璐雅;

    基于Datist系统平台使用SQL、Python等语言解决目前地震预报管理体系中,对于地震会商业务存在的数据资料分散、技术方法不规范、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研制出一套数据跟踪流程,制定产出异常仪器分布图和实时数据曲线文件,实现了地球物理学科异常仪器数据曲线的自动跟踪。

    2024年04期 v.4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自动触发及远程控制功能的实现与应用

    刘英华;谭庆全;刘爱华;张伟;郁璟贻;

    一个反应迅速、运转可靠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对于地震应急响应处置至关重要。在分析当前国内地震部门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地震局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现状和应用需求,设计研发了自动触发和远程控制系统,实现了震后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报告与应急专题图的自动产出、应急视频会议系统的自动启动,以及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远程控制管理功能。研究结果已在实际地震应急工作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全面提升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4期 v.40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 远程控制系统在无人值守台站的应用

    姜博;雷凯悦;张浩;教智浡;姚程越;

    结合在鹤岗地震监测中心站运维区域内各个无人值守地震监测台站安装物联网4G网络设备实践,利用物联网远程控制及网络通信技术。通过手机或PC端通信平台,实时监控并分析地震台站的运行信息,并将这些数据实时显示出来,实现了中心站对各个子台的远程控制,使得在无人值守台站出现故障时,更准确的定位故障点,并及时制定运维计划,从而实现对台站的远程维护。自2022年1月在鹤岗地震监测中心站实际运维应用以来,此系统显著提高了台站运维效率,并大幅减少了台站断记时间。

    2024年04期 v.40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人工智能与防灾减灾

  • 化工园区灾害智能分析方法与系统建设研究综述

    崔铁军;李莎莎;

    为研究化工园区灾害智能分析方法与系统建设的现状,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对研究现状、主要内容、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基于化工园区的特性和智能技术的优势,论证了智能技术在化工园区灾害研究中的可行性。根据当前研究,总结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监测与风险预警系统、大数据与智能建设,以及泄漏与智能应急消防。研究认为,化工园区灾害智能分析系统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难以完全取代人工,并根据安全科学与智能两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交叉情况分析了这一现状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推动化工园区灾害智能分析与系统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024年04期 v.40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 人工智能在地震学中的应用

    李子昊;赵国为;郭攀;赵亚楠;王晓睿;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地震学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地震监测、预警和预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地震学中的主要应用及其重要性,分别从地震事件的检测与定位、地震事件的震级评估、地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人工智能在地震灾害评估与管理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人工智能在地震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2024年04期 v.40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简讯

  • 《防灾减灾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于近日完成换届

    本刊编辑部;

    <正>为推动防灾减灾领域科研学术发展,助力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防灾减灾学报》编辑部按照主管主办单位辽宁省地震局的工作要求,于近日完成换届工作。本次换届共遴选出66位编委,增选出38位青年编委,具体名单见封二。在此感谢所有关注和支持的专家学者,并对上届编委会给予本刊的指导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4年04期 v.40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 防灾减灾学报2024年总目次

    <正>~~

    2024年04期 v.40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 《防灾减灾学报》征稿简则

    <正>《防灾减灾学报》主要刊载地震学、地震地质、地震监测预报、非天然地震监测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总结;国家及城市重大工程建设的合理设防、矿山安全、工程抗震和灾区恢复重建的有效措施等方面的论文、综述及研究简报等。欢迎广大防灾减灾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踊跃投稿。来稿要求:文字简洁,层次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可靠。1.论文应包括:标题、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基金项目、引言、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内容。

    2024年04期 v.40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下载本期数据